【文化沙龙】响应“七一”讲话,践行文化自信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7-15 07:34:31


       近日
,我院书虫俱乐部举办了主题为“中华传统文化漫谈”读书沙龙活动。。全体同志观摩了“中华文明之理性光辉”记录片后,姚俭建副院长为大家做了题为“理想人格的建构”的主旨演讲。


姚俭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就是中华传统哲学,而中华传统哲学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做人问题、人生问题,就是理想人格的建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和培养理想人格。

       姚俭建认为,中华传统哲学对理想人格的塑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人格标准的至上性。理想人格的至高标准是完人。儒家、道家、墨家、释家对于人生境界有着自己不同的追求,但无一例外都是对道德人生的至高追求。中华传统文化既有对至高理想人格的极致追求,又注重理想人格的现实可行性。中华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士”是最具有理想人格可操作性的一类人。二是内心修养的超越性。对理想人格追求首先在于树立人生的价值目标,其次是自我修为、自我超越。三是顺天应人的创新性。理想人格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达。中华文化中的顺天应人、乐天知命、天人合一深刻地塑造着中华传统的理想人格。

姚俭建认为,中国传统人格由智慧力、道德力和意志力三者构成。理想人格实质上就是“三个力”的完美融合。中华传统人格精神嬗变经历三个转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圣王人格向士子人格的转型;魏晋时期由内圣外王的儒家贤人君子向崇尚魏晋风度的风流名士转型;近代以来由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型。姚俭建分析了中国传统人格的归属性人格特点,探析了中华传统人格的优势、劣势以及现实意义。


微信号
shanghaisheyuan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
期待您的关注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