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园地“老农”勤——由胡道静先生的两封手札想起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2-11 16:30:27






点击蓝字“废纸帮”,关注最美书人书事




胡道静先生在“海隅文库”


胡道静(1913—2003)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文献学家、科技史学家,曾任国际科学研究院院士。生前撰写学术著作数百万字,尤其对“沈括”和《梦溪笔谈》的研究更是该领域的翘楚, 享誉海内外。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是我国北宋时期卓越的学者。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众多的科技领域成就斐然,造诣极深。


《梦溪笔谈》是沈括撰述于宋元祐年间(1086—1093),。全书二十六卷,分文十七个门类,内容甚广,其中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关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发明创造等理论上的探索。因此,《梦溪笔谈》被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坐标”。但此部经典在古时远没有今天被受重视的程度,评价也不像现在这样高,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四部丛刊》和《四部备要》也难觅《梦溪笔谈》的身影。


所以,胡道静先生虽在童年时期就有随其父(怀琛先生)参观印刷厂,并与“小铅字”一往情深的经历,但直到大学前期,读了美国学者卡特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西传》之后才真正与《梦溪笔谈》结下了不解之缘。,《梦溪笔谈》就从未离开过先生身边。



1956版《梦溪笔谈校证》


《梦溪笔谈校证》是胡道静先生对《梦溪笔谈》系统整理研究的硕果,是集明清众多刊本之校证的杰作,。在195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评述中国古籍整理工作的成绩时,其中胡道静先生校证的此部经典受到科技史界的广泛关注和国内外学者的一致好评。凭此一部著作,就可以让胡老在科技史界名垂史册。


胡道静先生对《梦溪笔谈》的研究,充分地运用校雠学、版本学等方法,不主一家之说;博览群书,细心检抄,集百家之所长。通过下面的手札,我们还可以得知先生对此方面研究的同好也是倍爱有加。



胡道静致中华书局古代史组手札


此信写于1963年,《梦溪笔谈校证》成书于1956年,1963年正是胡老对《校证》进行查漏补缺,编写《梦溪笔谈补证》的时间。此信是胡老写给中华书局古代史组的,询问《梦溪笔谈后记》抽印本三十份的印制工本费并欲代付之。古史组回信称:抽印本原作者要求自己负担,鉴于印数不多,拟奉赠作者。通过此信的内容,大致可以推理《梦溪笔谈后记》抽印本是胡道静先生代原作者在中华书局(中华印刷厂)印制的,并欲代为作者支付相关费用,可见彼此关系非同一般。


上网搜索《梦溪笔谈后记》相关方面的信息,没能查到作者及相关书籍方面的介绍,想必没有正式的出版发行,仅印了三十份样书而已。与之相关方面的信息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先生九年身陷囹圄。,学术成果也受到重创,其中耗费先生十年心血,积累40余万字的《梦溪笔谈补证》被毁。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先生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热爱与探索。


,胡道静先生担任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审。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也随之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对中国古代科技人物的研究成就甚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宋应星”以及《天工开物》的深入研究。



宋应星(1587—约1666)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科学家。1615年中举人,1616—1631四次会试,均已失败告终。因此对科举感到绝望,对功名淡然于心。然而在四次北上为科举奔波的同时,对百姓的衣食住行的细心体察也有了更深的了解。自崇祯七年始,任江西分宜县教谕时,一面教学,一面整理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资料,遂成享有“中国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之称的《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这部科学著作是宋应星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注重比较研究的成果。整部著作忠实地记载和总结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农生产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及发展现状。但与《梦溪笔谈》命运相似,在以士大夫“载道”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封建社会,它同样不被重视,清.乾隆时期修著《四库全书》,就对《天工开物》弃而不收。不过,通过下面的信札,我们还是可以对胡道静先生研究《天工开物》的方法窥见一二。



胡道静致吴申元手札


此信是胡道静先生于1981年写给吴申元先生的,吴申元先生是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在“中国经济思想史”方面的研究很有建树。吴道静先生阅读宋应星《野议》中的几篇文章,发现宋应星的经济思想见解卓越,并称赞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胡老写信的主要目的就是与其分享阅读收获的喜悦,那伴随喜悦而来的惊喜,仿佛孩童般率真跃然纸上。由此可见,胡老研究古代科学家,并不局限于科学家在科技领域的成就,而是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可见先生治学之严谨,涉猎之广泛,为后学指明了道路。


《胡道静全集》


胡道静先生的后人说先生嗜书如命,读书必录。,正是集腋成裘的“检抄”,才造就了科技史上一座又一座的学术丰碑。从《梦溪笔谈》到《天工开物》,从“沈括”到“宋应星”,胡道静先生在“科学园地”里辛勤耕耘60载,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宝藏,还有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编辑小静)



▶这篇文章经作者 李委泽 授权,由废纸帮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但是喜欢的话可以分享到朋友圈哦!)。如有抄袭行为,一经发现,立即举报!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关于“废纸帮”:

本公众号的作者,天南海北, 全是书友。以前是群聊,话题包括名人墨迹,新旧书,月旦人物免不了。大家投缘,乐呵,还长见识。年近中年,事儿忘得快,下决心做了这个公众号。今后我们碰过面、经过手,值得一说的,都放在这上面了,如题,都是关于“废纸”。


废纸帮

关注最美书人书事


微信号:feizhibang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在公众号直接留言联系小编

或发邮件至:feizhibang2015@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