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全球教育理念 特色国际教育服务--狄邦教育管理集团创始人张博文先生访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21 15:19:21


编者语


十年磨一剑,狄邦教育从事国际教育十余年,一直潜心默默耕耘,坚持着让更多中国学生享受世界一流国际教育。,以下为部分摘要。


每年,超过50万名中国学生远渡重洋去海外留学。随着这个数字逐年提升,以及留学生呈现出多元化、低龄化的态势,人们对于留学领域的关注也变得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家庭渴望个性化精英教育,渴求更多、更优的国际教育资源。


成立于1990年的狄邦教育,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教育机构之一。如何理性认识国际教育?如何选择优质的国际教育服务?以下是机构创始人和CEO张博文先生的访谈。


Q

请问狄邦是如何进入国际教育领域呢?主要提供哪些国际教育服务?

张博文:

大概在2003年左右,我们观察到留学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但是许多家长对于把未成年的学生送出国还是有顾虑,于是萌生了把国际课程引入国内学校的想法,给学生和家庭提供一个“软着陆”的机会。


通过多次洽谈,我们成为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CIE)的高级附属中心,代表CIE在中国推广A Level课程。我们在国内第一个合作中学是北京的人大附中,。2009年我们推广美国大学理事会的AP课程,2011年推广国际文凭组织的IBDP课程,采用的都是同样的合作方式。目前狄邦与28所中学合作,开设了35个校内课程中心——这也是狄邦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2012年左右,我们发现海外名校的申请越来越激烈,很多家庭在孩子还在读小学甚至更小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寻找优质的、合适的国际教育资源。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感到,一个在传统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学生,要在高中三年完成转型,准备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建立了一个校外教育机构英锐国际教育,期望把我们在国际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与实践、思考与总结分享给更多的学生和家庭。


英锐这个品牌的英文是ENREACH,来自于enrichment这个词,意思是“丰富教育”。这就是我们对于英锐的定位,我们提供的国际教育规划和国际教育项目,是传统国内教育和国际课程的丰富与补充,为了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学生和家庭的需求。


狄邦下一阶段的目标是独立办学。与一般的资本办学不同,狄邦的优势在于我们对于国际教育的理解和本土化管理经验;同时,我们的合作方也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英国合作学校国王学院学校,在英国排名前三;中国的合作学校包括人大附中、南京外国语学校等名校。这种办学模式在中国也是属于首创的。


Q

这样庞大的业务,一定需要一支非常强大的专业团队。在狄邦的组织架构中,外籍教师和员工占到了整个企业的40%,这样的人员组成是否与业务特性有关?它对企业管理带来怎样的挑战?

张博文:

是的,狄邦可能拥有一支全国最为庞大的外籍教师团队,加上外籍管理员工,将近500人,占到了狄邦员工总数的40%以上。这些教师来自全球三十几个国家,他们大部分都是经验丰富的学科教师,主要在狄邦的国际课程项目上工作;也有一部分(大概五十几位)在英锐国际教育工作。


为什么要招聘这么多的外籍学科教师?

因为我们在一开始运营国际课程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就坚定了要中国学生接受原汁原味的国际教育的理念。国际教育并不仅仅是国际课程的教育,教师是其中的核心要素。采用外籍教师教学,虽然运营成本增加,但是却能很大程度上确保两点:


  • 第一,让学生浸润在一个英语教学和英语文化的环境里,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出国之后学习、文化上的挑战。

  • 第二,我观察到,外教与中教的教学过程非常不一样。


许多国际课程项目采用中方教师或者中外结合教学的方式,有时也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教学过程常常是以应试为主。但是外教通常没有那么看重所谓的分数,没有那么“结果导向”,他们更注重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也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可以说是西方教育体系中的价值核心所在。


当然,采用全外教教学,一定会带来许多挑战。招聘的困难,特别是理科教师招聘的困难,是一个国际性难题——我们每年都会遇到,尤其是我们的学费跟国际学校相比相对低,也意味着我们付给教师的待遇不可能与之相比。管理上也会遇到很多挑战,一线工作的同事可能每天都会遇到中西文化的冲突,许多中国传统学校对于处理涉外事件也没有经验,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双方的期待。


我很幸运,我们拥有一支非常有经验的外籍教师招聘和管理团队,保证了这个项目能够在全国35家课程中心顺利运营。


Q

外籍教师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是否会影响毕业生的走向?可以跟我们介绍一下从狄邦提供服务的各个学校课程中心学生的情况吗?

张博文:

狄邦自2004年正式运营这个项目以来,所有课程中心的学生百分百进入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名校。


  • 一方面,这得益于我们合作的学校大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生源质量本身就非常好。

  • 另一方面,这也是我坚信的,正确的教育过程一定会带来正确的教育成果。


分数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教学的结果。并且,西方大学对于一个学生的考察,不仅仅是在于分数,而是一个“人”的考量——这个考量背后有许多的指标,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包括他的课外活动、个人成就、申请文章的陈述等等。


2015年,我们组建一支团队去美国的各个大学,我们最初的动机是了解我们这些年输送的毕业生在学业、文化上的适应情况,最后我们采访到更多的非课程中心毕业的学生。整个采访将近两个月,走访了全美二十几所大学;制作过程接近十个月,去年我们发布了一个系列短片,叫做《WE留学生》,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国际教育的纪录片,集中讨论和反思了留学领域的很多重要话题,也包括国际课程与传统学校教育的比较。我们也推荐有兴趣的学生和家长可以观看。


Q

听上去很有意思。您刚刚提到了课外活动,狄邦每年都会组织辩论赛和戏剧节,可以跟我们说说为什么会举办这些活动吗?它们能够给学生带来怎样的价值?

张博文:

跟中国教育不同,西方教育非常注重课外活动。课堂的学习和课外的活动,共同构成了一个对于“人”的考察。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必须提交一个课外活动列表,但不是活动种类越多越好;相反,有选择地不断投入在一两项活动中,对于学生来说是更有价值的。


我们引进辩论赛和戏剧节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辩论和戏剧,对于中国学生来说,都是非常小众的选择,但是在西方,却有非常大的群众基础,而且在内容、形式上也许中国传统的认知非常不同。简单来说:


  • 美式辩论赛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信息搜集与整理、英语公开演讲等方面的能力都有极大帮助,这些能力也与大学对于一个学生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我们的辩论称为“学术辩论”。学生在一种竞技、互动的活动氛围里,获得这些能力,可能是传统的课堂上给不到的。


  • 至于戏剧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领域中没有单独设科,其学术价值没能得到足够认可;但作为一种综合型的艺术教育,戏剧是真正的跨学科教育。在西方,人们对于戏剧教育的认识,远远不是一种专才教育,而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同理心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与美国辩论与演讲联盟和戏剧教育协会(它们都是各自领域最为权威的专业机构)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在国内举办各个层级的辩论赛和戏剧节。这些活动都是非营利性的,因为我们希望推广这些活动和教育概念,让更多的学生——不论他们是否出国、是否想要或正在接受国际教育——都能够参与到其中来。


了解一个活动最好的方式就是现场去观摩。接下来我们会在全国十一个城市开展全国中学生学术辩论赛、在上海举办青少年英语戏剧节,都是向公众开放的,欢迎观摩。


Q

听上去,狄邦做了许多不一样的事情,您觉得狄邦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最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张博文:

如果从财务数字上看,狄邦不一定是一个“成功”的企业;但我想狄邦一定是一个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从业务形态来看:

狄邦是第一个为公立中学提供国际课程服务的机构,是第一个启用全外教教学模式的机构,也是第一个把美国高中通行的大学升学指导体系引入中国中学的机构(在这之前只有留学中介),第一个美国中学生辩论赛和戏剧节引入中国的机构,第一个提倡国际教育规划和开展校外文理教育的机构……


这些年,狄邦经历了几次重大转型,也与业务的创新有关。


  • 一方面,狄邦的创新是大环境的趋向,狄邦的发展与中国的国际教育发展进程紧密相连。由于国际教育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因此必然要求企业积极地学习、反思,积极地创新、变革,才能抓住机遇,赢得未来,取得长远的成功。

  • 另一方面,狄邦虽然在不断创新,但我们并不是凭空创造,这个过程其实也反应了我们自身对于国际教育理解的不断深入。


无论如何创新,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不变的,我们也一直坚持着让更多中国学生享受世界一流国际教育这一教育使命。我们始终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通过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和教育项目,能够成为富有责任感的世界公民和未来领袖。


本文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