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时代放歌 ——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与广西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综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22 13:58:14

图书《家风十章》

壮剧《冯子材》剧照

话剧《水街》剧照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海报

舞蹈《打蓝靛》

第八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与广西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颁奖表彰会于日前在南宁举行。这是的以来,对我区文艺创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文艺工作成效的全面检阅。共有85部作品分别获得这两项荣誉。

这些具有广西特色、时代特征、壮乡风格的获奖作品代表近年来广西文艺创作的最高成就,,,文艺创作千帆竞发、百花争艳的生动局面,彰显了新时代广西文艺的独特魅力,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1 为新时代放歌的主旋律创作更加昂扬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纵观获奖作品,共同特点是,坚定地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立时代精神、立民族灵魂,展现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风气风貌,增进了对个人与民族、国家命运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图书《家风十章》是一本针对大众、深入浅出、具有启发意义和亲和力的通俗理论读物,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着力挖掘传统家风形成的文化和哲学基础,。自2015年面世以来,该书已再版印刷6次,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编大型历史壮剧《冯子材》以镇南关战斗为背景,以凝练生动的艺术形式,再现了一代爱国名将大气磅礴的英雄壮举。诗歌《八桂颂》以胸襟开阔的文化行走和写作实践,呈现了“美丽南方”瑰丽奇异的自然之美与文化之美,用品格高尚的诗意之作构建广西形象。,,是一曲桂林人民在我领导下同仇敌忾团结抗日的悲壮颂歌。图书《长征颂歌: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艺术研究》根据魏巍的长篇小说改编,历时6年创作,包含926幅图,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学术价值以及文献价值。这几部作品深刻呼应了“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歌唱祖国、礼赞英雄。

电视纪录片《海上新丝路》以史诗般的恢宏记录和充满真实感的细节呈现,向世界展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壮美画卷和广阔未来,揭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

新编历史京剧《油茶御史》讲述了宋朝广西恭城清官周渭爱民如子、为民做主的故事,成为风廉政教育的生动素材。现代壮剧《第一书记》则展现了“第一书记”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充分体现了“文艺扶志、提振士气”的作用。两部作品一古一今,塑造了时代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电影《再见,在也不见》表现了广西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繁华社会风貌,是一部在国内外广泛产生共鸣的优秀影片。

歌曲作品向广度和深度拓展题材。《起航》以“”为创作主题,《美丽中国走起来》畅想中国梦,《红红的板头妆》展现了洋溢着快乐、浪漫的八桂精神家园。

2 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更加深情

,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新时代的壮美画卷正在徐徐铺展。云水激荡,大道通天;家园清朗,梦想启航。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最真最美最生动的抒写与歌颂,礼赞千千万万最伟大的普通人,礼赞通过奋斗争取幸福的时代精神。

电视专题片《广西故事》历时数年,集纳全区文化人之力,以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节目,引领观众穿越历史与现实,讴歌美好家园、播撒爱国精神、礼赞大美广西,是一部“让世界记住广西”的电视精品。

广播剧运用自身艺术特点,以扣人心弦的故事和奇妙的声响效果打动人。《红莲》提炼、塑造了红莲阿爸这样一个对社会有担当、对家庭有责任的人物形象。《花山恋——朱秋平与花山的二十五年》描述了人之灵性与花山神性的对话,在场景切换中将一段人类追索文化、保护历史的坎坷过程缓缓呈现。

话剧《水街》以南宁老街三个家庭三代人的际遇变迁、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线,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切面,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地书写各色人物半个世纪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座城市的“变”与“不变”。

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文艺工作者并不回避民生问题。他们在幽微处发现美善、在阴影中看取光明,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摄影作品《“空巢”小学》以静态却富有张力的场面,揭示乡村小学“空巢化”的共性问题。摄影作品《标本室里的肖像》对准佩戴各种饰物的动物标本,以另一种视角呈现人与动物的情感纠结,以及人对自然的过度干预。两幅作品直击人心,对现象的反思、对生命的关怀力透纸背。

3  对民族文化独特标识的彰显更加自信

,只有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对广西的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彰显是本次获奖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广大文艺工作者心怀八桂大地,从民族文化土壤中汲取丰沛营养,全情投入创作,回馈八桂热土。

散文集《穿过圩场》以内敛从容的文字,细腻展现了桂西北壮族古镇的时代沧桑和地域风情。长篇小说《掌墨师》描写侗族传奇工匠掌墨师的奋斗经历和人生命运,向世人展示了名扬中外的侗族木结构建筑的神奇技艺。《广西民间文学作品精选》为了解和研究广西的民间文学提供了有价值的资讯,推动广西民间文学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几部民俗研究的理论专著颇有学术深度。《“吟诗”与“暖”——广西德靖一带壮族聚会对歌习俗的民族志考察》《仫佬族地区文书古籍影印校注》(上下册)和《壮族〈麽经〉神话探析》均具有民族史研究的价值。

电视动画片《百鸟衣》以少数民族传说为题材,在人物形象设计、民族服饰、场景设置、建筑以及生活细节上,都有民俗专家参与指导并进行严谨制作。该片具有时代感和艺术张力,,并对以动画形式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进行了开创性的艺术实践。

壮语广播剧《母爱》采用“南路壮剧”的形式演播,融入了“末伦调”“靖西八音”等民族音乐元素,制作精良,原汁原味。

舞蹈《侗》《裙兜密语》《打蓝靛》以优美舞姿展现八桂山水中的多民族群众对生活热爱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漆画《百鸟衣》、坭兴陶《鼓声之美》展现了民族风情与传统民族工艺的浑然天成。

4  “两创”精神指引的艺术探索更具活力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积极将新的文化艺术理念注入传统题材,实践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艺术创新。

图书《水墨戏剧》融合中国戏剧和水墨的精粹,呈现中国文化的家学传承,彰显中国人对于美感生活、质感精神的追求。整本书有着线条的美感、水墨晕染的效果,被誉为“有时间长度、文化厚度和情感浓度的书”,荣膺201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并于2017年3月受邀参加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展览,向世界传达了中国文化的深邃神韵。描写离异家庭子女的童书《一个姐姐和两个弟弟》,对当下儿童生活变化和心灵成长的把握较为准确,因此将这个较为沉重的话题表现得十分明亮阳光,充满了向上向善的积极引导,达到了思想性、创新性、艺术性的统一。图书《画敦煌:这盛世,如飞天所愿》以绘本的形式让壁画“变身”涂色书,实现了高深晦涩的敦煌学著作向有趣的通俗理论读物转换。

书法作品《陈白沙书作观感》《曾参大学诗抄》《爨宝子碑》均在意蕴上有所突破,章法空灵通透,运笔爽健利落,视觉冲击力强,又不乏清雅的书卷气。

杂技节目《鸟语花香——单手倒立》以捻顶、弹顶、侧水平、倒把等高难技巧来表现小鸟律动,同时结合科技手段及舞台效果,营造出“春天鸟儿啼叫、花儿喷香”的美好景象,表达壮乡儿女追求自然和谐、幸福和平的心愿。

文艺评论《言说与现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种读法》通过“说什么”“谁来说”和“怎么说”三个维度,以颇具问题意识和学术意义的理性思索,呈现了一种对中国当代文学富有新意的读法。

5  加强组织引导使文艺繁荣发展更有保证

,。

统一谋划,纲举目张。,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把“五个一工程”和“铜鼓奖”作为重要抓手,把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作为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对做好广西文艺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具体路径,加强对文艺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规划。

自治区委宣传部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创作项目规划,策划实施重大主题文艺创作与文艺展演。积极发挥自治区宣传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调节引导作用,为精品创作、学术研讨、对外交流、文艺演出、展览比赛提供支持。我区已在精神产品创作生产领域初步走上了财政扶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发展轨道。

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共同推进精品生产。鼓励和扶持民营及基层文艺团体等多种形式文化单位投身精品创作生产。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作品带人,以人促作品。把文艺人才纳入全区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切实发挥文联作为和政府联系文艺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开展采风培训、举办研讨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使一批优秀文艺工作者脱颖而出。特别是加强对新文艺群体优秀人才的团结联络,引导他们为繁荣发展文艺作贡献。

(来源:广西文联网)



投稿邮箱


散文:hongdousw1972@163.com

小说:hongdouxs1972@163.com

诗歌:hongdousg1972@163.com



《红豆》杂志

张开文学的翅膀,《红豆》连接你我,连接社会与个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