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ten吾爱读书」人间极乐莫过于家人相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8-22 12:42:06

会玩的大神都关注咯!⇪⇪⇪ 

别矜持了,点击“吾爱旅游”加入我们吧~


聊,行走的世界

今天,我们从书说起~


写在前面的话…


旅行往往因读书而起,同时又成了读得更多的理由。将全世界看成一本书,与世界因为我的阅读而存在!我来过,我看过,我了解......


吾爱旅游《读书与旅行》,阅读我们的世界,走过阅读的旅程……


宁静夜里,静心聆听

让文字直接流进你的耳朵里~

☟ 点击收听咯~



吾爱旅游の读书与旅行❤第三期


 杨绛《我们仨》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 

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而今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我们仨》

 


初读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有点迷迷糊糊,尤其是这部回忆散文集的开篇,先生用梦境开场,接下来的几段叙述中或虚或实,讲到“古驿道”,讲到“客栈”,讲到“客房”,读起来着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


直到看到第三部《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时,先生朴实地写到:“钟书于1994年夏住进医院。我每天去看他,为他送饭,送菜,送汤汤水水。阿瑗(钱瑗-钱钟书和杨绛的独生女)于1995年冬住进医院,在西山脚下。我每晚和她通电话,每星期去看她。但医院相见,只能匆匆一面。三人分居三处,我还能做一个联络员,经常传递消息。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此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古驿道”是先生不顾年过90岁高龄的老迈,往来与久病卧床的丈夫病榻和罹患绝症的女儿病房之间,“客栈”是丈夫爱女离开后的家,而“我”孤零零地留守世间,没有他们的“家”失去意义,仅仅是暂留世间的“客栈”!

 

我忍不住又翻回开头,重新阅读那些第一次没有明白的地方。都说先生的文字语言没有虚伪和矫饰,朴素宁静,波澜不惊。可当我再去读那些看似“平静”的文字,它们怎么突然间就“有了那么多情绪攒动”,或喜或悲,或逗趣或严肃,家庭的喜怒哀乐在她的笔下跃然而生,唤起你我可能似曾相识的画面。

 


她回忆和钱钟书新婚后一同前往英国伴读,在乏味枯燥的留学读书期间,怎样通过阅读获得乐趣,夫妇两人怎么在平凡的日子中“探险”、“找乐子”。

 

书中这样写到:

先生有一颗“童心”,心怀纯真,总能擅长于平凡琐细的生活形态中挖掘“苦中作乐”的美好,这与她本人淡泊宁静、真实质朴的个性极为相符,实在令人佩服!

 


作为妻子,她对丈夫的包容和爱是具有“牺牲性的”。钱钟书曾评价自己的妻子:“最贤的妻,最才的女”,这句点评毫不夸张!试想,如果一场婚姻中你的丈夫不会做家务,甚至连照顾自己的基本能力都不达标,你能照顾他一辈子,心甘情愿做“灶下婢”?要知道,杨绛也是一代大才女,换做现在,要是女孩子自身超级优秀,有多少肯为对方自放“身价”,而且“一放就是一辈子”。


先生无怨无悔地付出了一辈子,在她眼里,这一切都是值得。正如先生后来自己也谈到:“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我们也能从她的自述中理解她对钱钟书的“贤”充满多少无限的爱;

 


作为母亲,谈及女儿她颇为自豪。尤其在回忆圆圆儿时,仿佛就在讲发生在昨天的故事。比如这一段,记述了1941年暑假,钱钟书返回上海和妻女团聚:

 

“钟书面目黧黑......反正他们两个立即成了好朋友”。

 

在《我们仨》这本回忆散文集中,先生刻画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家庭生活场景:“我们仨”是一个平凡普通的三口之家,他们不求名,但难免不了名人的烦扰,他们拼尽一生,只求日常相守,好好享有一个平凡之家该有的快乐。在这个家中:

 

“我们仨,却不止三人......是笨蛋,是傻瓜。”


在先生看来:


“我们这个家.....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2016年5月25日,先生病逝,享年105岁,从此“我们仨”终于可以在天堂团聚了,想必先生也一定寻觅到她心中的“归途”。



旅行  ▏度假  ▏美食  ▏生活

— 尽享高品质度假体验 —

直接点击 关键词 获取更多优惠及会员团信息

  西藏 意大利|  

吉隆坡  荷比卢

  阿拉斯加 普吉岛


▽▽▽

预定此线路

下方留言勾搭吾小爱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