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大小之别-《人的研究》2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1-29 13:52:21

   

耗费你主要时间的事情、这些事情的空间范围,

就是你的世界。



    又回到主题——“世界”。它不是地理意义的“四大洲五大洋”,也不是经济层面的“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对于芸芸众生,世界并没有那么大:


那村庄、那街道、那单位、那个家,已经是很多人的全世界


村或街虽然都有地理边界,但并没有修建成不可穿越的牢笼,所以这些边界并没有束缚你,而是人自己限制了自己:心理上的不愿突破,比客观上的牢笼,更能关闭人。


现代社会的交通效率已经非常高,突破地理边界非常容易,出城、出省、出国,已经不是困难事情,飞机一天可以环游世界。在古代处罚犯人,常采用“流放”手段,从北到南,年纪稍微大点的恐死在路上,年纪轻的流放出去,等皇帝想起召回来,老婆都改嫁两次了。但是今天,再也没有哪个国家有“流放”这种惩罚手段了。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归”,想一想太可怕,出趟远门,回家已经是“乡音不改鬓毛衰”。


所以对“世界”的定义,逐渐清晰:


人被包裹的范围。地理上,人活动轨距构成他的世界边界;心理上,是他那面“镜子”的大小。


严谨的说法是:用去某人大部分时间的事情,和这些事情的范围,既构成此人的世界。再精炼一下,是一个人主要的“时间、地点、事件”,交叉构成的范围。


比如,某人30年的时间,都在学校当老师,那学校既是他的世界。某人,从参加工作就进入政坛,直到退休,那政坛既是他的世界。某人,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服务家庭,那她家既是她的世界。


非常有趣的是,地球那么大,但是每个人的“时间、地点、事件”所勾勒出的世界,就那么小。每个人世界的范围和形状,都不完全一样,就如遥望漫天繁星,每个星系都在宇宙中发光,但是形状相似的星座不重叠,重叠的星座形状不相似,然后还在不断运动及变化。两个价值观一致的朋友,世界有过重叠,但人生轨距最终会渐行渐远,最终分离;同床共枕的夫妻,因为工作的内容不一样,世界也不完全雷同,所以夫妻之道的重点是“相互包容”,双方互为进入自己世界的另一个世界的人,如果“价值观”的免疫系统没有为对方产生包容性,则会排斥相杀。


如果你有兴趣,有必要花点时间,用主要的“时间、地点、事件”,来看看你自己的世界。以我对很多人的了解,他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但并不清楚自己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更不清楚别人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认为别人与自己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也不了解世界间的运行规则,被规则排斥,盲目、任性,产生许多的情感体验,都是虚妄的。


只要是“世界”,即有完整边界和价值体系,且无尊卑,一个边陲荒村的农妇,她心中的善良,与胸怀疆土的元首心中之慈悲,既有相似性。也许他们还会在某一个社会事件里,产生想法的共鸣。


但残酷的是,对于个体来讲,世界有“大小之别,远近之差”



世界的“大小之别”


这个非常好理解,比如优秀老师的世界,大于不优秀的老师。不优秀老师的世界里,只有领薪水考勤上班讲课,但是优秀老师多了一个“育人”,能清楚知道今天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但是到底哪一句能产生这个作用呢?事前并不知道,所以得多一份苦口婆心——不断的尝试表述,直到学生被激发。这份师恩的举动,任何教师行为规范都无法做出强制性要求。上升到校长的世界,又要大过优秀的老师,因为优秀的老师不是天生的,在一个管理得当、氛围良好的学校,优秀老师的比例会大幅度增加,原本不优秀的老师,也会慢慢变得优秀。


       从学生到老师,再到优秀的老师,再到优秀的校长,“世界”是由小到大不断的裂变,是任何体系中不断成长的群成员,都应有类似感受。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从学生到上班族,从普通员工到骨干,从骨干到管理层,从管理层到权势层。身边人能感觉到他思维、行为、气质的标志性变化,这种变化,在他的世界每一次裂变时非常明显。


世界大的人,碾压世界小的人,人生残酷。小孩子3岁时天然就喜欢与比她大的哥哥姐姐玩,说明世界更大的大孩子,对小世界产生了冲击和向往。



世界的“远近”之差

 

奇怪的时代现象,王思聪成为青年偶像。作为首富的儿子,他的世界大小,生来就碾压大多数人,财富只是平台,但在这个平台之上,同样的一年内,他的地点和事件,可以超越很多人非常努力的人。


对于社会来讲,这是一个现象存在不公平,意味着你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超越具有很高平台的二代们,似乎对普通个体不公平。但是落到纯粹的个体来说,没有任何的不公平。


人生是修炼自己,而不是对比别人。你不能确定自己拿到的是好牌,你的责任仅是将牌打好。


不管牌好牌差,重要的是,你最初始拿到的牌,和你最后将牌打成什么样,起点和终点之间的差距,就是你世界的距离。当然是越大越好,王思聪见到你,无话可说,是因为你们起点的距离差异实在太大,他说的每句话你未必能懂;但真正的人中龙凤,是白手起家到首富或者体系大佬,他们见到王思聪也无话可说,因为他们起点和终点的距离远近差,实在太大,说了王思聪也未必能懂。


、,以及经济时期的“任正非、褚时健”,是我最钦佩的人。当然我身边也不乏起点很低,走得很远的人,但是他们的名气都很小,甚至连小明星都不如,所以我列举这些时代的巨人,以探讨“人”的活法。


,他相当于借了两块钱进赌场,最后把整个赌场都赢了的人。起点和终点的距离差,膜拜得五体投地,关于他的人生履历,,值得一读。任正非也是个奇男子,从贵州农村小教师的孩子,也是借了两块钱走出大山,最后创建华为帝国。褚时健也很伟大,他的人生样本更加峰回路转,从小玩家变成大赢家,最后变成大输家,再人生70古来稀之后,又变成赢家。


但就人生道路,谁走得更远,,从广安基层小干事姨太太的儿子,成为,距离差已经是荡气回肠。但就他人生每一次世界的裂变,则胜过我知道的全部历史人物:


,如果不变化,他很可能就是镇上的地头蛇二代,照样结婚生子娶姨太太;结果送他去重庆读书,如果毕业留在重庆,则当地做个洋行小白领也可娶妻生子;后来有个去法国“勤工俭学”的机会,与300个老乡被骗去法国工厂当劳动力,如果他在皮鞋厂先就业后择业,全家绿卡有望;但是他把所有的工钱攒着去巴黎上学,上学一个月就没生活费了,穷途末路回老家的话,也是个标准的“海归”;但是他宁愿在巴黎流浪也不愿意回去,就遇到了周恩来;如果好好的在周恩来手下做油印工作,也算是即赚钱又读书了,实现“勤工俭学”的最初梦想;但是他去雷诺汽车厂,这一下就被政府通缉;仓皇逃亡德国中,得到莫斯科培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入学通知书;学成回到国内就是高级干部,;,又被上海派到井冈山,,


的世界,后面不断扩大,从党的优秀干部,后来又成为卓越的军事将领,,再成为发展之路的总设计师。,走得如此之远,在他的字典里,仿佛没有这两个字“瓶颈”。



所以这并非一本功利之书,使用“优秀”、“财富”这些字眼,实在迫不得已,因为是商品社会,主流的词语是那些功利的名词。如果此书流传够久,到下一个文化社会,社会主流的词语是“才华”、“名气”、“建树”,依然有“曹植”这样的社会符号(大人物家的大才子),来取代“王思聪”(首富家的富二代)。当前社会的主流符号,只是代表当时的人,审美的取向,各领风骚数十年。于每个人的世界无关。



end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