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大类招生改革】通识教育带你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18-04-14 02:57:45

大类招生改革
艾瑞宝迪(主要是16级小鲜肉:)啦),可爱哒SHUer又来向你们安利wuli上大了哦~
大类招生改革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上海大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1年开始实施基于拓宽基础培养和通识教育的大类招生(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学生入学第一学年无专业身份,第一学年末在大类内进行专业分流。
SHUer
插一句嘴,俺们15级也是在一个月之前才有专业的呢~
2011年开始,上海大学所有专业(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除外)按学科门类等因素分为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同时在三个大类下开设三个基础班(人文社科类基础班、经济管理类基础班、理学工学类基础班)以及两个项目班(卓越工程师班、翔英学院)。 招生录取时,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和三个基础班按类招生;两个项目班(卓越工程师班、翔英学院)、日语按专业单独招生, 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类仍然按专业招生
人文社科类、经济管理类、理学工学类:分流时,学生依据本人意愿填满所在类内的所有专业,然后按照学生入学时的高考成绩、第一学年绩点排序,参考个人综合表现,依据各专业最大可容纳学生数,按填报志愿的顺序分流到专业。  三个基础班:基础班是学校为选拔培养优秀创新人才而专门开设的。第一学年末,学年绩点排序进入前40%的学生可以在类内选择任何专业学习;其余60%的学生与类内的其他学生按照相同标准分流到专业。

 跨大类:为了给思想品德好、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挥其潜能和创造力的机会,同时也为了使那些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志向有所改变的学生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特长,学校将向学生提供跨大类的机会。第一学年末、专业分流前,需要跨大类的学生(包括项目班、中外合作办学类专业、日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一定的程序与考核,可以进行跨大类直接选择专业。
不是所有的大学都叫
上海大学
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给学生带来的益处
1. 有利于考生填报志愿。
 实行大类招生后考生不直接选择专业,避免了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盲目性;避免了考生在不清楚自己适合学什么或不清楚自己的志向、兴趣时要事先确定专业的纠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招生录取时考生由于高考成绩的原因被调剂专业的无奈。

2. 有利于学生理性选择专业。
入学一年后再选择院系或专业,学生能够在一年级通识教育的时间空间里深入了解专业以及市场需求,挖掘并培养个人兴趣,选择更加适合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的专业。 同时在第一年的学习期间,学校为了指导学生在一年后理性选择专业和发展途径,会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专业信息如:各专业的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学科研资源、各类成果、专业学习要求等,就业信息如:前三年各专业毕业生、或者各院系就业情况,含单位去向、最低薪资、考研、出国留学、专业相关度等。学生根据掌握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学习状态、成才需求为自己制定专业选择计划。
3.有利于学生强化基础和拓宽视野
实行大类招生、通识教育,学校能够突破原有的院、系框架,充分利用多学科的优势,构建宽口径的课程体系,按类别内部和类别之间、大文大理逐步打通或分级打通培养。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并对其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技能,最终使学生不管选择了何种职业,都可以对这些技能加以运用,促进更多创新型人才的脱颖而出。

 4.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入学第一年全部在社区学院学习和住宿,这有利于学生交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社区学院营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人才培养环境,以及学校一年后实行的以竞争机制为主导的专业选择机制,有利于学生明确目标、积极思考,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得以提高。 

SHUer

总之,大类招生改革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的思想,宝宝萌有一年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专业方向,是不是很棒呢~


再啰嗦一句

阅读全文啦,内有惊喜哦~


阅读全文
点亮上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