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珍宝可千千万万不能让韩国人看见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1-14 09:46:22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跨年活动的活动7——“和凌辰在一起”专属头像活动已经结束了哦,邮箱爆满,777个名额已经没有了,小伙伴们可以暂停给我发邮件了。那些没轮到的小伙伴们也不必遗憾,因为类似的活动今后还会有的,让咱们一起期待吧!


其他活动的幸运名单还在整理中,我感觉真是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啊!大家的发言实在是太多了,30个群加起来应该有百万条了......感谢大家的支持,感恩有你们!


前几天我给大家安利了一部关于制瓷工艺的高分纪录片《手造中国》,不少小伙伴看完都表示被制瓷匠人们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和传承着古老技艺的精神感动到泪目。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这档爆款节目,不仅让人叹为观止,更让人热血沸腾——《国家宝藏》。



《国家宝藏》是央视制作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一经推出就口碑炸裂,社交网络上刷爆不说,B站上有超10万弹幕炸屏,豆瓣评分也高达9.2——绝对是今年最不可不看的一档国产原创综艺。



这个节目不看则已,一点开播放就根本停不下来。

 

因为它画风实在太美,一件件国家宝藏在镜头之下,仿佛具有了鲜活流动的生命:不再是那个博物馆里陈列着的冰冷物件,


流光溢彩的《千里江山图》,美到让人泪奔

 

光是看着这样的画面,我就已经完全get了海报上那句“让国宝活起来”。

 

而节目新颖的形式,也让人疯狂打call。

 

《国家宝藏》每一期都将带领观众走进一间国内知名的历史博物馆,而每间博物馆则要在“轮班”的当期献上3件“镇馆之宝”。


九大博物馆馆长在节目现场联合坐镇

 

每件宝藏都拥有一位专属的“明星守护人”。这27人组成的“守护者联盟”,阵容豪华程度不输一部史诗级大片:



那明星守护人需要做什么呢?也不仅仅是刷刷脸遛遛粉,或者讲讲介绍词。他们将在节目中化身历史人物,通过小剧场的形式亲身演绎宝藏不为人知的“前世传奇”。

 

比如说在最新的这期中,守护人马苏就化身杨贵妃,为我们再现了贵妃与唐明皇之间凄美绝伦的爱情悲剧。



马苏守护的宝藏是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香囊是唐朝贵族女性的生活必备品,杨贵妃直到死前都随身带着一个。



说到马嵬坡兵变这段历史,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

 

但是通过历史书本,我们了解到的只是事件始末;而通过文物的角度诠释出来的故事,则给予了我们更多真实可感、丰富细腻的想象空间。



在这段传奇故事中,香囊是杨贵妃与唐明皇在爱情初始时的定情信物,也是故事终结时他们于绝望之中最后的寄托。

 

当时贵妃被逼至绝境,送命前夕唐明皇命人嘱咐她“一定要戴上香囊”,这样到了阴间他便可以“凭着香味找到她”。



一年之后,唐明皇得以重返长安。因为难忘生死相隔的爱人,他密令亲信重返马嵬坡替贵妃收尸。但最后他只得到了冷冰冰的九个字:“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美人香消玉殒,纵然是君王也只能凭着香囊寄托哀思。

 

这段小插曲,为这出传奇悲剧更添了一丝凄美与无奈。那么到底是谁最先发现了香囊与贵妃的联系,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多少?在泥土下尘封了千年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背后还藏着多少大唐盛世的秘密?

 

别急,在演完“前世传奇”后,节目就将给我们讲述宝藏的“今生故事”。

 

这时,明星守护人会请出他们的搭档——与文物宝藏息息相关的研究者。而研究者们则将以专业的知识,带我们全方位认识每一件熠熠生辉的国家宝藏。



我们可以看到香囊虽小,里面却暗藏无尽玄机。

 

它得来不易又“神秘”至极:在出土后十七年的时间里,我们都没念对它真正的名字。



由于外形的缘故,专家学者们曾一度称它为“熏球”。直到后来一座物帐碑出土,我们发现原来老祖宗们都叫它“香囊”,这才随之改口。


物帐碑上刻着“香囊二枚”的文字

 

它巧夺天工、精美绝伦:整件器物的直径不到五公分,金属厚度不及2毫米,纹样最精细的地方厚度甚至不足1毫米。



但就是在这么迷你的尺寸上,能工巧匠们雕刻出了精美复杂的纹样。



而除了颜值,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更令人叫绝的是它的科技含量。当我们将香囊的上下两个半球打开,会发现其中有一个陀螺仪装置。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让它实现了魔术般的神奇功能:不论你如何摇动球状香囊,内核中的熏油与香料都不会泼洒出来。

 

这种陀螺仪技术,欧美国家直到近代才将其用于航海。但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我们已经将它广泛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



看到这里,我相信小伙伴们心里除了惊叹,一定还充满了无限自豪。因为这些宝藏的存在,就是我们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绝美物证。

 

不仅如此,这枚香囊上雕刻的葡萄当时是从西域传到中国,而陀螺仪的技术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


因此,这个小小的物件也是古丝路文明共荣的缩影、是大唐盛世开放包容的印证。



除了葡萄花鸟纹银香囊,这期节目紧接着为我们展示了另外两件宝物。

 

一件同样尺寸“迷你”,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兵甲之符——杜虎符。



虎符实物长不过十公分,但它小巧的身躯牵动着古时的战场风云。

 

和许多影视剧中出现的神秘兵符一样,杜虎符通常分为两半。右半在君王手里,左半由杜县的军事长官保存。只有两半虎符完美合体时,才可行军令。

 

历史上,在秦惠文王年间就曾有过一段因士兵死守“只认兵符不认将”的原则,而扑灭奸臣夺权阴谋的故事。


杜虎符的前世传说

 

而如今,虽然我们已不再使用这样原始的物件来调兵遣将。但虎符所代表的人们对于“信息认证”的朴素需求,却从未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过。


RSA大会2010信息安全国际论坛的标志就是一对虎符

 

这期节目中的第三件宝物,则体积庞大、气势恢宏——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



它是千年之前唐朝皇族生活最真实的图像记忆。

 

不过对我们来说,《阙楼仪仗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史料价值。壁画中对唐朝建筑的精细描绘,直到今天仍在给予建筑师们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



这期节目也请到了著名的建筑师张锦秋,她是《阙楼仪仗图》的守护人之一。



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设计者,更以“阙楼”为灵感设计了包括上海世博会上的大明宫展览馆、西安世园会长安塔、黄帝陵祭祀大殿在内的众多唐风建筑。

 

可以说,她通过自己的作品让唐朝“阙楼”在21世纪获得了重生。



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那句“让国宝活起来”有着层次更为丰富的含义。

 

作为一档文博探索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通过种种方式颠覆了我们对同类型节目的刻板印象,拉近了观众与文物间的距离。

 

在舞台效果上,它使用现代化包装,打造出酷炫狂拽年轻化的科技感:



在内容制作上,它请来豪华的明星阵容吸引目光,用讲故事的方式寓教于乐,还大胆混搭各种现代流行梗:


吐槽乾隆皇帝对瓷器的喜好是“农家乐审美”

 

《国家宝藏》这是一边秀库存、一边撒干货,一边又通过娱乐化的手段消解了文博类题材天生自带的“教书感”。

 

而它的成功之处,也在于将娱乐与严肃之间的分寸拿捏得很妥帖。

 

虽然节目里每一期都星光熠熠,但明星的光辉都只是作为宝藏的陪衬;



虽然舞美灯光摄影无一不炫目,但这些技术同样被用于更完美地展示宝藏的魅力;



虽然在讲解科普时化用了不少段子来制造幽默感,但话说回来,其实我们今天所使用的语言与文字本身,就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它们无一不是中华文化在传承中演变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谈论文物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

 

在我看来,《国家宝藏》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正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文物不是古董,文物活在当下。



作为物件的它们可能掩埋于泥土中,也可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但是作为中华文明的物证,作为民族精神的承载者,它们却始终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它们活在一个个古人的传奇中,也活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以数千年的智慧传承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它们也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是我们精神上的根,让我们永远记得自己是谁。


蒋勤勤扮演的西施,送给大家


顺便说一句,这档节目可千万别被我们的邻居看见,至于原因吗你们懂得的——端午节、中医、西施、孔子和蚩尤都已经是韩国的了,那这档节目里的国宝和演员明星们,就给请留给我们罢。


最后,想看这档节目的朋友,优酷腾讯爱奇艺都有哦~



精彩内容请点击:

这部全程湿漉漉的国产犯罪片,实在有分量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片不能只放在硬盘里

这种把大脑烧成渣的国产良心之作真的不多

他的动作片又一次给中国人长脸了

七个张一山也救不活这部雷神大剧

居然一刀未剪就上映,这部国产片够硬

看完这部电影,那些碟子筷子的破鬼片不觉得脸红吗

现代男女最怕触及的那个问题,这部电影说了个痛快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