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空中飞人们,你坐过的航空公司原来这么美过 CC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1-09-11 06:48:43

赛赛说

在纽约Strand书店发现《Airline Visual Identity 1945-1975》这本书时我格外惊喜,航空公司+视觉这两点正是我所爱,但同时我也很好奇这么冷门小众的话题是谁会出的呢?Callisto出版公司也不是一般画册出版公司,所以我充满好奇决定登门拜访,结果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一张海报为一个德国男人打开了整个Jet Set时代的大门,门内是民航飞行最风光时期的创意、艺术和商业思想,也是旅行的浪漫和诗意。于是,为了更好的展现这一切,他钻牛角尖开了一家出版社只为出这本书。Matthias C. Hühne具有德国人特别的精准性,你问他所有问题他都有精准的答案,且在我来之前他还对我做了“背景调查”,确定我也靠谱可信……


我俩身后的4副泛美航空的海报是他的心头爱,的确也非常经典、浪漫:巴厘岛的梯田,夏威夷的碧波、富士山的日初等都是大自然的装饰画,1972年纽约MoMA收藏了这几幅IvanChermayeff设计的作品。

邂逅第一张海报

也许一切都是宿命,在找到它之前,Matthias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被区区一张海报改变。一切源于六,七年前他偶然看到的一幅50年代法国航空海报。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要收集海报,这幅精美的海报让他当时毫不犹豫地买下并开始陆陆续续有意寻找同类项。


刚开始的时候,Matthias对航空海报有趣的设计和有质感的印刷产生了研究的兴趣,在研究(买买买)这些海报的过程中,Matthias发现了很多它们背后美妙的故事。幸运的是,他联系上了一些还健在的海报设计师,得到了第一手的采访机会。而通过一次次的接触, Matthias认为这些背后的人和故事都太值得被记录和关注了,而为了出这本书,M同学居然从开出版社开始:原因就是恐怕没有出版社会满足他高度复杂的印刷工艺要求,而这样一本书能否赚钱也要打个问号……于是,为了出一本书的Callisto Publishers出版社就这样诞生了。


这是该书最前面的几页黑白图,反映当时飞行的浪漫。

收集背后的故事

搞定了出版只是一小步,编撰这本书的历程才更是是困难重重。单单收集这书里展现的近400张海报的原始版本就让Matthias费劲了心思,为了找到这些复古海报的Dealer,他跑遍了世界各地:纽约有对各自经营海报的夫妇;加州那家vintage海报店也不错,另外还有新西兰,瑞士,伦敦和巴黎的店……


在收集过程中,有一幅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Canadian Pacific,简称CP航空)在上世纪50年代制作的海报被Matthias认为是对那个时代的“加拿大风格”极好的代表。

然而在当时来看找到这幅海报的原版是毫无希望的,甚至连那些专业海报经销商都不知道有它的存在。Matthias联系了加航(CP航空后来被收购)位于蒙特利尔的总部,但被告知他们并没有原件,存档的只有一些画面质量不太好的电子扫描件。当一切都看起来没有丝毫进展时,加航告诉Matthias这些扫描件是这幅海报设计师的女儿所提供的。

Matthias马上联系了这位女士,然而她丝毫没有想要和他讨论关于卖掉这些海报的意思。Matthias就亲赴温哥华,向她介绍了他希望得到这张海报的原因以及他现在所筹备的事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费尽心思向设计师的女儿展现了所有诚意后,Matthias得到了不止一幅珍贵的海报。

我只是想把这种震撼感分享给更多的人

Matthias被问到过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为什么要做一本这样的书。关于动机,他给出的答案是“分享”。在他偶遇了那张法国航空的海报后,每每想到这些让人惊艳的图像设计和制作精良的海报不被世人所知,Matthias就会觉得非常惋惜。在他深入到这个领域而且发现了越来越多无与伦比的设计后,他终于下定决心出这样一本书。这本书不光要让读者们看到这些设计,也一定要将原版的海报质量还原,让读者们感受到同他一样的震撼感。

除去这些极具艺术感和美感的设计外,“这些海报绝不仅仅是艺术品。它们还是商业广告,但它们商业的部分往往被遗忘了。” Matthias强调说。在制作这本书时,他尽可能的包含了这些广告海报背后的信息。他希望读者在欣赏这些艺术设计之余可以了解这些广告背后的商业策略和想要传递的信息。


50年代后期,设计师Aaron Fine为泛美航空设计了一系列卡通海报。这个系列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地展示了泛美在航空产业中的领先地位:英法警察望天兴叹泛美飞行之快。


女人嘴角边的痣是泛美的logo

这本书为什么成了这样的一本书

《Airline Visual Identities 1945-1975》这本书涵盖了包括日本航空,泛美航空,TWA,汉莎航空,美联航等多个航空公司的“Visual Language(图像语言)。”在每一个章节都会以当时的印刷产品(机票,海报,时刻表)为重点,把图像和相关的航空公司联系起来,向你展现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航空产业的发展过程。


不得不说,这本有着430页的厚度和将近14斤重量的书用“惊人”来描述也不为过

当然,这样的设计背后是Matthias的深思熟虑。Matthias说当时他在思考制作这本书时主要考虑了三点。第一便是展示这些海报的顺序。他希望读者可以跟着他精心设计过的展示顺序读懂他想传达的内容。


珍藏版和普通版的大小对比。

第二是这本书的尺寸一定要大。这些广告海报被设计制作的初衷便是用一个较大的格式去展现他们的内容。如果把它们压缩成较小的格式,他们包含的很多信息便不能有效地传递了。最后Matthias考虑的是这些海报被翻印的质量。“我希望它们越完美越好,尤其是他们的色彩和表面的质地--有些是亚光的有些是有光泽感的—要尽量还原。”

收藏版的每页都尽量按照原版海报印刷工艺复原,这样跟普通版本对比就可见区别。

真正的翻印和制作过程充满着困难。如何有效地复制这些海报是一件专业度非常强的事情。在全部的海报中,有百分之六十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修复的。如何去除原版海报的折痕便是件有些技术含量的事情。此外大部分的海报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损毁的,修复它们也是需要一些努力的。“我们想呈现给读者的是这些海报刚刚发行时的样子”Matthias解释。


就连橙色的成色也不一样。

那个摩登的飞行时代

上个世纪40年代是Jet Age的开始。因为涡轮发动机的诞生,飞机不光体积和可承载重量大大提高,连飞行距离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当远距离的跨国,甚至跨洲的飞行可以一次性在一天内完成,并且飞行票价也大大降低的同时,普通人也开始享受这一便利。在当时,人们像出席晚宴一样着装去坐飞机,把它当做了一件极时髦的事。


为什么选择1945这个起点?在M同学看来,二战前航空公司所做的设计和广告是有一些欠缺的。比如如果看泛美航空二战前的广告和海报设计,你是看不出它当时作为一个行业领导者的地位的。二战的结束也是民航蓬勃发展的时候。更先进的飞机和技术让这些航空公司们开始拥有商用大型飞机。因此这个时间点划分了一个时代,这才也是黄金飞行年代和寰宇旅行的开始。也是从那时,航空公司开始往广告方面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来吸引顾客。


法国航空公司在远东航线中融入了浮世绘风格

而把这个时间段的句号画在1975则是因为一切的创新和发展似乎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基本就达到了极致,接下来就有些停滞不前了。像是波音747和协和式飞机的发展就是在那段时间。


英航协和式飞机海报

 “虽然之后我们经历了A380的诞生,但是之后的这些发展对比当时其实有些微不足道。”Matthias解释道。另外一点便是,70年代中正是一个广告形式发生变化的时间。航空公司们当时已经开始大规模地从海报这样的平面广告转变为在彩色电视机上播放。


美国航空747

1945至1975那段时间之所以不同,也是因为当时的航空管制。在1978年《Airline Deregulation Act》(航空管制解除法)颁布之前,航空公司的飞行线路和机票价格都是受政府管制的。因为没有制定票价的自由,导致了“价格战”也不可实现。所以航空公司只能把广告重点放在飞行质量和飞行“美感”上。而又因为有些目的地对于旅客们也是全新的,而有时本国也只有一个航空公司飞那些地方,所以航空广告几乎成了目的地的灌高,他们在广告海报中强调着航路终点的那些异域风情,他们其实是在为那个时代的飞行、旅途和这背后所代表的一切的浪漫在做广告……Matthias无不惋惜地说:
然而在这一管制解除后,一切就朝钱看了”。

汉莎的鹤不是日航的鹤

许多航空公司的设计变化过程十分有趣,其中包含了许多信息,显示了企业身份的变化。Matthias使用了德国汉莎航空作为了例子。


在二战后,因为被禁飞,直到50年代中期,汉莎航空的规模都很小。但之后他们的发展非常迅速,到60年代中便已经成了非常大的航空公司,“虽然看起来比较过时。”Matthias补充道。


后来公司的高层达成一致需要进行改动,并聘请了一位内部宣传营销总监。在达成一致共识保留当时的蓝色和黄色时,这位总监坚持以黄色为主,而公司高层则以更能代表他们“保守和传统”的特点认为蓝色更为适合。Matthias描述说“如果阅读当时的策划你就能发现他们的整体概念中的:‘精准’,‘可靠’等,都是战后能够代表德国的积极正面的特征。

他们试图将这些特征融入设计之中,时至今日你仍然能看到德国航空沿用了当时的设计和理念。”


著名画家Roger Bezombes为法国航空1981年的展览《法国航空和其形象》(Air France et son image)设计了一个共16幅的海报系列:“Vie du Monde”(全球生活)。这个系列融合了装置艺术感和丝网印刷技术,用了近七年才完成。这个系列最有趣的一点是,当把每一幅下方的法国航空表示摘掉后,16幅海报整体可以拼成一副4米高,2.4米宽的巨型海报。上面右图为拼好后的样子。(现在,你还可以在网上买到此系列原版,一副30欧:http://www.museeairfrancelaboutique.com/original-poster-roger-bezombes,us,3,15.cfm)


一个你可能从没听说的,Braniff航空公司(美国一间存在于1928年至1982年之间的航空公司,主要经营美国中西部和西南部、南美洲、巴拿马等地区航线。)的故事也是非常值得一提的。一位十分年轻的设计师,Mary Wells在当时各大航空公司频频运用红白蓝三色的大潮流中,把“The end ofthe plain plane!(结束无趣飞机!)”作为理念,加入了大量的明亮色彩,让Braniff的形象一下跳脱出来。



Mary Well甚至聘请了Emilio Pucci来设计工作人员的制服,从穿好到脱掉,来一场空中Strip秀,好有趣啊。


另外她还请了波普设计师Alexander Girard在飞机的机身上绘制了鲜艳糖果色的图案。

这一系列大胆的动作让Braniff的飞机上坐满了趣十足的旅客。然而,遗憾的是,Braniff航空没有在《飞行管制接触法》颁布后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日本航空早期的设计把重点放在了日本文化和国家的热情好客上。设计都非常有趣且富有东方风情。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日航logo实际上是在考虑到美国市场后,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这在当时也掀起了一阵不小的风波。而前几年日航把朝日Logo换回红鹤Logo时,还引起了好多怀旧航空粉的强烈欢迎。


他手里的普通版45美元,珍藏版250美金(原价650美金),美国亚马逊有售,即使珍藏版价格不菲但当你拿到手上就会觉得非常值得。

一些过去旧广告招贴有谁在意呢?从M的办公室走入寒冷的柏林街道,大风中我却仍然能感到Matthias对他所爱的执着。我的共鸣也十分强烈:1小时的采访不断延长,结果变成了好像多年不见好友的闲聊。

现在的传播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受众越来越窄,不在你传播的广度,而在于你对所传播的一小拨人有怎样深远的影响。我甚至想:再退一步想,其实对他人有没有影响都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乐在其中就好。

所以,我要对前两天后台给我留言的你说:你想去学画就去学吧。

Matthias,听说你的另一本书就要付印了,不祝大卖,只愿你一样乐在其中

CC=Creative Collective,赛LaVie的全球创意人亲访系列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