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说 | 中医学子,贵在终身学习与创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10-17 07:26:52




本文原名《中医学子一生的使命》

选自《杏苑光耀——上海中医药大学建校六十周年纪念文集》第322-324页

 ●  

中医学就是一门需要大量阅读经典的学科。因为中医基于数千年来的实践出发,而经典正是历代优秀经验之集合。我们常常说,中医或者中华传统文化怎么博大精深,或者说是什么珍贵的宝库什么的。的确,我们有太多的书要读了,而且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就算我们开足马力,社会上对于中医学生疑惑中医教育的批判之声依旧蔓延。他们总觉得我们干扰太多,需要静下心来,或者说我们学校西医的课程开的太多之类。


其实作为每一位杏林学子,面对这一类的批评,我们也非常无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每一位中医学子自己想想,我们的学医之路也是很辛苦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寝室被高中同学各种“嗨”刷屏的滋味了。而我们只能默默地背诵方剂歌诀。而关键在于,我们学的辛苦,为什么依旧没法达到我们大一进来时候意气风发,想象着未来的对经典“倒背如流”的状态呢。



前几个星期,我们导师团的导师之一,基础医学院的陈晓院长来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简短的讲座。他对于“经典”有着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他说,老祖宗留下来,这么多的书,然而能被课本收录的能有几?与其说中医是中华民族的宝库,还不如说是一个“仓库”。就像现在的“SCI”一样,本质上也就是一个仓库。阅读经典,就好比是一个“仓库管理员”。


听了这个讲座,我倒是挺有体会的。如果我们要做经典的“搬运工”,倒还不如去做一个经典的“管理员”了。其实,我们学医辛苦,学中医更加辛苦,传授经典应该是学校要做的。然而在我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经典的阅读,应该是一种自觉与意识。


我对于终身学习的老中医肃然起敬。同样是导师团的活动,导师团的刘萍团长有幸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徐小圃的孙女徐蓉娟教授,她不仅介绍了她学医的历程,而且特别强调了自己终身学习的意识。


她谈到了中西医结合以及社会各界的中医爱好者对于中西医结合的批评。对此,徐老师说虽然外面有很多对于中医“西化”的批判,她还是支持“中西医结合”。她勉励我们“坚持自觉终身学习,成为创新型中医人才。”“善于总结,促进交流”是她从医近50年的心得体会,对于中医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动力”的深刻总结。



她还提到了教学的改革。比如《中医内科学》如何在一个团队的带领下成为了国家精品课程。她们的教学方法也是不断更新的。最令笔者折服的,是她在最近的几年里学会了电脑,教学自行制作PPT,刘萍院长还说,她还是一个精通玩微信和iPhone的潮人。


听到了这里,我终于发现,要成为一个好的中医,不仅仅是一个只会四书五经的书呆子。我们未来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病人。中医学是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充分融为一体的医学体系,这与西医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道扬镳完全不同。因此,我们要的是活学活用,做一个鲜活的活人,任何的好东西我们必须以开放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胡校长在去年来华师大探望我们低年级学生的时候也强调了“海派中医”海纳百川的特色。


“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创新是中医发展的动力。”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就是终身学习。对于经典,我们更加不能松懈。然而对于我们接受院校教育的学生而言,时间固然有限,因此形成学习经典的意识就更加重要了。其实,不论是经典和现代医生必备的科学知识,对于我们学生自己而言,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有一个终身学习的意识。


我最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一进来就要读7年,还要规培两年,那就是9年,假如选择了“5+3”,也要八年。这比别的职业的成才要慢很多很多了。然而,要成为一名好中医,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需要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还要人文修养的不断积累,毕竟中医这个行当不是吃“青春饭”,越老才越值钱呢。


而时间积累的越丰富,不论是对经典的积累和见解,还是临床直接经验。都是不断深入的过程。因此在小编看来,与其操之过急,还不如把现在的每一门课程学好,经典知识慢慢地充实起来;与其现在囫囵吞枣地背,还不如边读经典边理解,越来越有体会,越来越印象深刻;与其让学校开设更多的经典课程,还不如提供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经典的氛围。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任应秋先生说过,孙思邈在80几岁才读到了《伤寒论》,然而对他的临床见解影响深远。可见,医学的教育是不断深入的,是不间断的,是终身需要接受的。“我们已经比前辈们落后一点了,如果不在学生时代更加努力,又谈何将中医发扬光大呢?”这位同学曾经在一个栏目里和我互动,这对我印象很深,然而,我们的落后的追赶及努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终身去探求。




其实每一位同学翻开自己专业的教学计划吧,真正的经典课能有多少?以我所在的七年制专业为例,经典课占23学分,而毕业的总学分居然有460学分,分配比例只占总学分的区区5%。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经典成了我们的一个新的挑战。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中医学是一个宝库,而对于我们身临其中的人而言,那么多的经典就显得“汗牛充栋”,更像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仓库”,这就是如何管理好“仓库”的重要性。


然而,罗马不是一天造就的,我们不可能一口气吃一个胖子。我们除了念好现在必需的课程的同时,就是要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意识,唯有日积月累,水到渠成,我们才会渐渐发现学好了如何管理好这个巨大无比的“仓库”显得多么的重要。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意识与自觉。对于中医学子而言,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其实对于所有的行当,终身学习,大抵都是必备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