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两件事情要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0-08-26 10:38:48

导读

概括起来,医生有两件事要做:第一是对患者有交代,第二是对同行有交代,而这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是对立的吗?


对科研的热议,这些年来一直引人瞩目,尤其是在医学界和教育界。


目睹医生受职称晋升中课题、论文之苦,继而衍生大量垃圾乃至虚假的研究、论文与期刊。


行业内外的同胞不禁呼吁:停停吧,应取消职称晋升中,对医生课题与论文的要求,应凸显和强调其临床实操能力,或将医生分成学术型与临床型,学术型的搞科研,临床型的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就可以了。

言至此,我们不妨思考,科研,是什么?医生,做什么?要求医生做科研,图什么?为什么,做的人会感受到痛苦与不快?

 

科研,是什么?

“科研”,不过是“思考”的外显!因此,没有思考,就没有科研,有了“思考”,就应该去“研究”。

 

医生,做什么?

概括起来,医生有两件事要做:① 对患者有交代,应用“同行共识”看好患者;② 对同行有交代,在应用“同行共识”看病过程中,将“矛盾”“冲突”“空白”找出来,并尝试解决和回答,最终修正与改善现有“同行共识”。


第一件事,关系到个人生存问题,能否通过看病生存下去;第二件事,关系到行业发展问题,能否让医学学科持续快速发展下去,且显然第一件事的良好达成是以第二件事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基础。


如果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那么行业兴盛,作为其中的一员,每个医生,都是有责的。所以,医生该不该做科研,要不要做科研,恐怕不需要问别人,问自己就行。

 

要求医生做科研,图什么?

根据上文,显然是为了推动行业发展,于个人呢?如果真的去做了科研,到底有什么好处?


科学研究作为一种系统的探索活动,① 不仅探索科学、先进、实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是解决行业及学科问题的最佳工具;更在其实施过程中;


② 培养研究者系统的思考力、判断力、统筹力、科学正确工作的能力、责任感与变革力,是孵化与培养战略人才的最佳轨道。


这是各医疗行政管理部门,反复强调“科研重要”、要求、劝诫乃至责令医生做科研并将其作为机构与人才“考核指标”的两个重要原因。有卓越研究贡献的医生,便会、也确实,因此而名利双收!

 

为什么痛苦与不快?

既然如此,为什么,做的人会感受到痛苦与不快?显然,只有不想做研究,又放不下职称晋升的医生会觉得痛苦(在当前医疗背景中,职称评定承载了过多的功能,而变成所有医生要汲汲获取的产物);想做研究,又做不了的医生会觉得不快;想做又能做的人,不仅享受到乐趣,也获得实在的收益。


不想做的原因:老老实实看好病就行了,不追求同行贡献;而想做又做不了的原因是


没有时间:在当前医疗环境下,临床时间与科研时间没有办法接驳,只能并轨。

没有团队:研究者在确定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后,却缺少方法学家、伦理专家、项目执行及项目管理团队的配合,难有自信开展人群现场研究。

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医学院校尚未对科学研究的“本质、价值、研究逻辑”进行系统教育与思维训练,以及规范化的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临床医生整体研究能力参差不均衡,最终是学历高的、悟性好的、有学科带头人想法的遥遥领先,而其他人则在路上缓行。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是“全科医生实践指导丛书、全科医生科学素养与研究能力培养系列”的第一本,它如同描绘一张科学研究的地图,从起点到终点,逐一剖析。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给准备进入科研、刚进入科研和在科研中感受到迷茫与困惑的全科研究者,以完整的启示,站在高处或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科学研究的价值与整个实施的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出研究问题?如何解决研究问题?如何撰写项目申请书,获得立项资助呢?如何踏上科研之路?


2017年3月31日“科研思维培训班”A班,帮你解答,带你踏上科研之路。


主办方:全科推动社区健康行业发展促进平台、中国社区健康联盟

支持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社区医学专委会


日程安排:

科研思维培训班的与众不同:

1、学习教材

从一线咨询与辅导中萃取解决方案,通过长时间观察、交流与实践,将科研思考逻辑还原,把深邃的变白话,把复杂的变简单,把破碎的变系统。按照《科学研究的逻辑》社区科研统一教材制定课程,内容设置讲究一个逻辑贯穿到底。

2、主讲老师

沈福来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主编 

《中国全科医学》审稿人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审稿人、通讯编委


两年内辅导上海近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科研活动,与上海市卫计委科教处处长张勘教授合著《大力推进开展社区卫生科研》连载在《中国医学论坛报全科医学周刊》上,引起较大反响。发表十余篇论文在《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卫生资源》、《中国研究型医院》等核心期刊上。


密一恺

《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副主编


有丰富的标书评审和论文评审经验,辅导40余个国家级、市级、区级科研课题及项目的立项、申报、实施及成果发表,发表SCI论文数余篇。

3、案例分析环节

在第二天下午的Workshop案例串讲环节,我们会选取前三位提交课题案例的学员所提供的案例(项目申请书、计划书)进行分析讲解。先提交案例的学员可获得老师优先分析案例的权利。

课程时间:

2017年3月31日(周五)至 2017年4月1日(周六) 共两整天


上课地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庆南路280号)


培训费用:

培训费,教材费,2天的午餐及茶歇 总计 2000 元/人(全额开具培训费发票)

学员来往交通、早晚餐、住宿费用自理。


咨询&报名热线:

周雨濛,183-2177-6190,021-61114120,csrpsp(微信号)

请填写《报名回执》发送如下通知邮箱(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abc-iprgroup@foxmail.com 


微信咨询:

往期回顾

第七届科研思维培训班2017年1月

第六届科研思维培训班2016年10月

第五届科研思维培训班2016年8月

……

报名截止日期:3月27日


本文节选自《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



全科推动社区健康

行业发展促进平台

打造GP【成长·执业·创业】促进平台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执业创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