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来专门的雾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6-19 09:58:56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望见天空

荒诞旅人



这是「荒诞旅人」2017年的第一条推送

本没打算这么早更新的,计划拖到期末考结束,等寒假再来打理。

还是提前更新了。


2017年的第一篇文章与以往推送都有所不同,我自己也把握不好,毕竟说实话,这篇文章删改工作进行得极为不顺利。


前段时间,我把跟风追热点的公众号一个一个给取关了,并不喜欢观点如水涌动,每个看似都有道理,每个都像在敷衍、挤内容。那一刻看上去还挺正确的东西,事后一想,全是扯淡。


雾霾算是最近的热点吧,不过这个问题在很早之前就在讨论。希望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算好,因为说不定哪天,我就把自己的公众号给取关了。


阅读愉快。


阵雨


这段时间,北方省市教给全国人一个道理,仙境和地狱有可能看起来差别不大。朦胧虚幻的画面,让人怀疑自己所在何处,一瞬间人才觉得自己真的渺小得像空气里的尘埃。


南方省市的环境也在往那个似是而非的方向转变,那首歌在我耳畔响起,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称为真正的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片大海,才能在沙丘安眠……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望见天空……


若试图寻找曾经的雾都伦敦,不妨留意近期的北京,那些戴着防毒面具在公园打太极的老人,用行动阐释什么叫融汇中西,自强不息。其实北京也有过蓝天,一年前有“阅兵蓝”,上海有过“APEC蓝”,16年暑期杭州有个“峰会蓝”。这些蓝的造就都在客观上打我们自己的脸——敞开大门给外国友人看如画山水,关起门逼本国人开工吸霾。



连续几天朋友圈都在谈及这雾霾天,照片里出现的场面远比我所在的城市更不适合人生存,有些照片让我想起了六十年前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


有史为鉴,何不未雨绸缪,防止重走英国发展的旧路,受英国民众受过的伤呢?“发展是硬道理”放在今天,早就不能被中国人民答应了。如果翻译把它翻译成“有钱就什么都能干”,说不定就有了商量的余地。



龙应台关于“大国崛起和小民尊严”的思辨再一次引起了我的思考: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


大国崛起才能保证民众生存的物质要求和满足民众发展的精神需要,包括民众的尊严,这一切似乎很顺理成章。小民切实感受到自己享有国民性的尊严,这个国家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崛起。


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状况,两者在这一过程中就逐渐被走向对立。大国崛起就无暇顾及小民尊严?小民尊严需要滞后大国崛起?久而久之,这场思辨又不知不觉难免转为“如何在两者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的课题。



留心去听听周围人们的声音,不管是敢为天下先的人杰,还是会趁着荼毒同胞的爱国贼,都有最基本的生存愿望。其实一个小百姓,最低需求是喝一碗干净的水、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可是现在这样的需求却是一种奢求。


《道德经》里提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社会对某种德行、品质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品质的缘故。类推到空气质量、食品安全,最低要求被作为某个阶段的最高准则来要求,会有种“我们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怪圈”的感觉。



想必看官们对去年的一部《美人鱼》还留有印象,抛开票房和影片中被星爷用滥了的《小刀会序曲》等不谈,且看环保主题,那句“如果地球上连一滴干净的水、一口干净的空气都没有,赚再多钱也是死路一条”无甚修饰,只不过说出了普通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啊?”唯钱是从的就会发出质疑,对这“矫情”的论断表达不屑。


 “是你不懂,所以我才会出现在你面前”。我更愿意相信虚拟的美人鱼象征着地球的意志,人类的过错需要借助形而上的存在来引人正视。



和近期的雾霾同时出现的还有让人匪夷所思的暖冬,暖到何种程度?趁着夜色走树荫道的我,再次嗅到了桂花的香味。都说晚桂的香味比初秋时开放浓郁,殊不知回暖时期的冬桂堪比腊梅。微风送来晚桂的香味,送不走楼阁之间的霾。


今年的暖冬,选不出什么专门的雾都。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等风来的时候。要感染多少个公民,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病倒在自己的土地上。


我的朋友啊,这答案在风中。


荒诞旅人


本期作者| 雁渡

图片|网络

编辑|阵雨


清艺

偏杂

25℃

见听


可以私藏,欢迎分享。

建议感想?移步留言。

如若不喜,请您取关。

这里是,荒诞旅人,Absurd traveler。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