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届油画忻东旺 早点 190×5000cm
2004年8月19日至11月7日,“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一阶段展览在杭州(中国画)、广州(油画)、成都(版画)、汕头(水彩、粉画)、长春(雕塑)、厦门(雕塑)、广州(壁画)、南京(漆画、年画、宣传画、插图、连环画、漫画)、上海(艺术设计)、深圳(港澳台特邀作品)10个展区举行,从全国数万件作品中遴选出3100多件作品参加了展出,汇集了各展区评委会、总评审委员会评定的18件金奖、73件银奖、199件铜奖、307件优秀奖,共计597件作品。另外,有港澳台邀请作品32件获优秀作品奖。
2004年12月10日至2005年1月8日,“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二阶段的获奖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当天举行了颁奖仪式。除了艺术设计,在235件绘画类金银铜奖作品中,按地域划分,江苏以31件位列第一,占13.2%;广东、浙江、北京各拿下24、23、22件,均占10%左右;10件以上获奖的有解放军(17件)、山东(16件)、辽宁(13件)、陕西(10件);另外,上海、河北、黑龙江、湖北、福建、安徽、吉林、湖南、天津等均有较多数量的获奖作品。
据美术报记者统计,第十届全国美展绘画类金银铜奖作者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壁画获奖作品8件的作者的平均年龄最高(57岁);从送选单位分布看,这些获奖作者中,来自院校的居多,共有103位作者(44%);35位(15%)来自各地画院;21位(9%)来自美协、文联;另外年画、宣传画、漫画、儿童美术、插图等画种共产生24件获奖作品,占总获奖作品的9.4%,这些获奖作者来自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印刷厂等单位;另有一些获奖作者散落于油雕院、美术馆、博物馆、文化馆、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文化厅、文化公司、电影制片厂、文艺创作研究所等艺术机构。
国画:继承传统创新求变
110件中国画获奖作品,凸显出中国的国粹——国画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这110件作品中,金奖3件,银奖13件,铜奖41件,其余为优秀奖作品。以奖牌总数来分,浙江、北京和解放军代表团分别以16件、15件和14件,夺得奖牌总数的前三名,浙江中国画保持了在全国的领先优势。此外,山东、江苏、天津、河北、陕西等地均有斩获。全国美展金银铜奖作品中,国画人物33件,山水15件,花鸟9件。获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23位获奖作者。此外,画院有19位,解放军6位,文联、美协4位,还有零星获奖者来自出版社、报社、杂志社、印刷厂和文艺创作研究所。这些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为43岁。
本届送展作品形式多样、制作精良,在风格上创新求变,特别是在题材和技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创造和创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国画在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金奖作品《物华》突破了传统国画表现山水的一贯风格和手法,作品以绿、银为主色调,笔法上弱化了线的运用,强调整体效果,运用颜色与水墨的氤氲,在传统的山水画法中融入了自己的创新。
来自解放军的工笔人物画作品《嫩绿轻红》截取了不同身份的女性在某一个瞬间的动人姿态,以一种更活泼、更唯美的方式,清新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群现代女兵和摩登时尚的年轻女子的形象。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袁武的《抗联组画》在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上,使用的基本是立足于“现实主义”的旧式手法,塑造出在难以想象的极端严酷环境中生存得犹如冰雕雪塑般刚毅英烈的抗联勇士群像,使画面充满了悲剧的崇高力量,反映出了作为部队画家的独特的视点和独特的内心世界。
第十届全国美展从参展情况看,传统国画和绘画的基本功不仅没有被作者抛弃,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作者们通过传统技法成功地表达了现代视觉手段和审美情趣,并有效传递出了时代的特点和烙印,表达了现代人的精神风貌和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
而浙江中国画军团在第十届全国美展大获全胜,16件获奖提名作品,其中有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7件,优秀奖6件。不仅总数为全国第一,而且占据了国画部分的七分之一。
十届国画袁武 抗联组画 336×5125cm
十届国画刘文洁 物华 200×3250cm
十届国画何晓云 嫩绿轻红 180×185cm
油画: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和平
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作品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油画艺术创造的新成果,也显示出我国油画艺术发展的新趋势。获奖作品按地域分布看,解放军和广东分别以8件占据榜首,浙江、北京各6件位居第二,上海、辽宁各4件位居第三,而天津、山东、河北、陕西等地均有斩获。油画金银铜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25位金奖作者。此外,文联、美协和解放军的获奖人数各有5位,画院有3位,这些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在43岁。
从参展作品的题材上,关注生活、关注现实的题材在本届油画展中比较多见,许多油画家们的作品触及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人们当下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鞭挞。如各种突发的自然与人为的灾难,如“民工潮”、弱势人群的生活困境,如“非典”和“禽流感”的流行等等。歌颂当代英雄人物和表现普通劳动者形象的作品,在展览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中忻东望的《早点》在人物形象塑造和画面构思方面尤为引人注意,受到了人们的好评。这说明中国的油画艺术越来越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有深厚的生活基础,这也是我国油画艺术不断向前推进的有力保证。
表现我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解放历史的作品,在本届美展上有不凡的表现。陈树东创作的《开垦》,描写的是解放区人民开垦荒地、自力更生艰苦历史的片断,把人们带到了至今仍使人们赞叹、陶醉和向往的革命年代;陈坚创作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南京》,是一场反映南京政府接受日本投降庄严时刻的图画,在这幅画作前面,我们既会有民族自豪感,更会忆起为争取这一时刻到来付出鲜血和生命的抗日烈士们。
描绘自然景色的风景画,也有佳作涌现,如雷波的《郊外》、陈钧德的《山林云水图》、努尔·买买提的《情系故土》等,它们的特点是在写实中写意、抒情,表现手法或以平实取胜,或以强烈的形式感予人以强烈印象。
在油画展中涌现出不少新面孔,得奖的作者不少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展览的青年人,有的还是在美术院校学习的研究生、本科生,他们思想活跃,感觉敏锐和敢于创新,他们的作品给展览会提供了勃勃生机。他们的崭露头角,说明我国油画领域有雄厚的后备生力军。
军旅画家在历届全国美展中都是积极的参与者。油画作品《开垦》、《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南京》,均出自军旅画家之手,并得到评委们的一致赞扬。
题材内容、形式风格和手法的多样化是这届油画展的重要特色之一,除了不少写实、具象的作品外,注重绘画语言表现性、抽象性和寓意性的作品也有一定的比例,从民族绘画写意传统中吸取营养、借鉴技巧的作品也为数不少。以前影响艺术家们的“趋众心理”得到了抑制,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法成为大家普遍的追求。
十届油画 骆根兴西部年代 205×6250cm
十届油画 陈坚 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220×15000cm
版画:艺术语言成熟但缺乏创新
第十届全国美展版画作品展于2004年9月13日至10月9日在成都四川省美术馆举办,涵盖黑白木刻、油套、水印、铜版、丝网等。获奖作品中,银奖2件,铜奖21件。按地域分布看,江苏以4件占据榜首,黑龙江3件位居第二,解放军、浙江、四川、安徽、云南等地均有斩获。版画金银铜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10位获奖作者;此外,画院有5位,解放军3位,文联、美协4位,而这些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在43岁。
本届展览上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版画语言、题材及思想内容上作了积极探索和突破。参展作品中,作者王坚如的《审美自省》是一件比较突出但引起争议的获奖提名作品,这件尺寸较大的水印木刻,黑色的背景中,穿在立体衣架上的白色旗袍上的精美花纹是一幅非常古雅的中国传统山水画,支撑旗袍的衣架中伸出的两只手臂,双手分别作出佛的手势,这件作品在技术上非常引人注目,在陈列展示上超越了一张版画表现力的限制。
从整体来看,本届展览的版画在技术探索方面并没有突出的进展,在精神探索方面,相对缺少活力强劲的潮流涌现,版画家们多专注于语言形式的探索,或者停滞在自己业已成熟的风格语言当中。
雕塑:开放心态全面发展
本届雕塑获奖作品中,银奖4件,铜奖13件。获奖作品按地域分布看,辽宁以4件占据榜首,广东3件位居第二,浙江、吉林、北京、江苏、陕西、河南、湖南等地均有斩获。雕塑金银铜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14位获奖作者;此外,雕塑院有3位,这些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在43岁。
雕塑展览分别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雕塑艺术馆和厦门市文化中心艺术馆展厅两个分展区展出。参展的雕塑作品形式多样,有古典写实、抽象构成、新具象、装置等不同手法的探讨,材料运用也各具特色,艺术观念也颇具探索性。作品中有对社会丑恶现象的鞭挞和讽刺,也有对楷模人物的颂扬和激赏,体现出雕塑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有极富情趣的农家生活、城市众生相,艺术家将瞬间的情态化为永恒。
此外,本届展览提出发展城市文化应当有开放的心态,雕塑的外延也已扩展,古典、构成、未来、装置、行为、观念等都可涵盖进去,全面地发展当代文化。
水彩粉画:民族风骨时代新貌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粉画展在汕头博物馆拉开帷幕。其中金奖1件,银奖6件,铜奖21件。获奖作品按地域分布看,广东以8件占据榜首,山东6件位居第二,浙江、上海、辽宁、江苏、湖北、吉林、河南等地均有斩获。水彩获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14位获奖作者;此外,文联、美协和画院各有5位,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为41岁。
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国的水彩、粉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艺术创作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在这次展览中充分展示出来。具体体现在水彩画技法与中国画及其他画种的结合,作品更显民族风骨,更具时代精神,出现不少新材料、新手法,且作品篇幅普遍增大,表现形式更为多样,水彩画已从原来的训练型、辅助型向创作型、展览型转化。
十届水彩王绍波 渔歌 142×4300cm
壁画:材料、技艺均有创新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壁画展在广州艺术博物馆举行,展出手绘壁画、工艺壁画、雕刻壁画、综合材技壁画以及包括全景画、挂毯等新品种在内的近200件壁画作品。其中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5件。获奖作品按地域分布看,北京以4件占据榜首,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均有斩获。壁画金银铜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7位获奖作者;此外画院有1位,平均年龄为57岁。
此次参展的壁画作品在题材和内容上沿袭了前20年的格局,表现壮丽河山和浩瀚历史的作品仍然占相当比重,同时也有各种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参展的作品除壁画家亲手绘制之外,还有利用各种材料采取嵌、蚀、织、雕、刻、锻、铸等技艺完成的作品,以及综合使用多种材料和多种技艺创作的作品。
十届壁画叶武林、阎振铎,助手:秦秀杰、白羽平、阎博 受难者·反抗者 280×50000cm
综合:略显式微
本届展览综合展区中,漆画占据主要位置,金奖2件,银奖6件,铜奖8件。此外插图银奖4件,铜奖5件。连环画银奖4件,铜奖4件。招贴画铜奖2件。宣传画银奖1件,铜奖4件。漫画银奖1件,铜奖3件。年画银奖1件,铜奖3件。按地域分布看,北京以4件占据榜首,山东、广东、江苏等地均有斩获。金银铜奖队伍中,最重要的一块来自各大院校,共有11位金奖作者;此外获奖者来自画院、文联、美协、学会以及文艺创作研究所,而这些获奖作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
综合组作品不像中国画、油画、雕塑、版画那么单一,连环画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应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优秀连环画作品曾经影响了几代人,但在连环画不景气的现状下,不仅作者队伍寥寥无几,而且作品的水平下降,真正出彩的作品也不多。年画、宣传画等也与连环画相差无几。在漆画创作上,苏凌、朱道平的《夏华秋实》、汤志义的《渔舟飘至》凭借成熟的艺术语言和扎实的美术功底崭露头角。
十届漆画苏凌、朱道平 夏华秋实 180×4000cm
十届漆画汤志义渔舟飘至 180×3375cm
设计:以人为本倡导实用
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展共产生金奖7件,银奖17件,铜奖33件。北京以4件金奖居首。
上海获奖设计作品秦一峰、岑沫石的《南京路下沉广场方案》,该设计没有以华丽的装饰为追求手段,而是从方便市民和功能出发,提出了“设计以人为本”、“淡化设计痕迹”、“功能即是美的”等理性的设计思考,实现了“艺术和科学”结合,“设计和工程”的双优。在第十届美展的艺术设计展览中,俞孔坚等作者的景观设计,将遗弃多年的造船厂废墟改建成的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设计者巧妙地保留了许多曾经辉煌的历时印记,但又艺术地郑重高扬了历史的精神,为现代设计人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的诠释者。而作者高峰的纹灰釉瓷钵,是一键继承了唐宋越窑青瓷的技术传统,但又有新艺术突破的佳作。中国艺术设计的长足进步有目共睹,在本届美展上,这些成果正渐渐被人关注。
十届陶艺金奖 高峰 故乡情组器之一——涌波 38.5×38.5×237.5cm
十届服装设计裘海索 寻凤行凤循凤 38.5×9.5×400cm
十届设计金奖(服装设计) 李 薇 《夜与昼服装系列》
十届设计金奖(环艺设计)俞孔坚、庞 伟、黄征征、邱钦源、李向华、凌世红 中山岐江公园
十届服装设计凌雅丽 紫原戊彩 70×1250cm
十届设计金奖(环艺设计) 秦一峰、岑沫石 《南京路下沉广场方案》
十届设计金奖(首饰设计) 腾 菲 《对话与独白》
本文刊于美术报第1100期2015年1月3日第4、5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